您现在的位置是:见解 >>正文

码期密启示场周的前比特币市指标世今生与实战

见解8人已围观

简介作为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见证了比特币一次次疯狂的轮回。每次市场躁动时,总有个神奇的指标在朋友圈刷屏——Pi周期顶部指标。这玩意儿就像个预言家,屡屡精准预判市场顶点。但你知道吗?随着比特币逐渐"长大成人",这个指标也在悄悄进化。市场温度计:Pi指标为何如此神奇?记得2017年那个疯狂的平安夜吗?比特币冲到2万美元时,我的手机被Pi指标预警刷爆了。简单来说,这个指标就像个"市场体温计",... ...

作为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见证了比特币一次次疯狂的轮回。每次市场躁动时,总有个神奇的指标在朋友圈刷屏——Pi周期顶部指标。这玩意儿就像个预言家,屡屡精准预判市场顶点。但你知道吗?随着比特币逐渐"长大成人",这个指标也在悄悄进化。

市场温度计:Pi指标为何如此神奇?

记得2017年那个疯狂的平安夜吗?比特币冲到2万美元时,我的手机被Pi指标预警刷爆了。简单来说,这个指标就像个"市场体温计",通过111天和350天两条特殊均线的交叉,告诉我们市场是不是"发烧"了。短期均线代表散户的FOMO情绪,长期均线则是比特币的真实价值基线。当短线冲得太猛,就像年轻人喝嗨了非要跟老司机飙车,翻车是迟早的事。

我统计过历次大顶:2013年、2017年、2021年,Pi指标就像个严格的交警,每次都在市场超速时精准亮红灯。但有趣的是,最近这个指标的"脾气"似乎变温和了——市场峰值强度在递减,就像个暴躁少年慢慢变得成熟稳重。

实战启示:没有完美指标,只有灵活策略

去年有个新手朋友问我:"现在Pi指标还没交叉,是不是可以满仓干?"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任何指标都有局限性,Pi指标就像老式温度计,能告诉你发烧了,但说不清是感冒还是新冠。现在市场有个新玩法:把交叉信号升级成震荡指标。这就好比把体温计升级成智能手环,能实时监测健康状态。

当前震荡值才37分(满分100),距离危险区域还很远。但聪明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制定"渐进式撤退"计划:到75分开始分批止盈,就像煮饺子要"点三次水",别等煮烂了才关火。不过市场永远在变,这次会不会像2017年那样暴涨暴跌?还是像美股那样慢牛长阳?说实话,我包里永远备着两套方案。

老韭菜的忠告:别把鸡蛋放在一个指标篮子里

上周参加线下交流会,有个小伙子说要把所有家当押注Pi指标信号。我赶紧拉住他讲了个真实案例:2021年有个大佬单靠Pi指标做空,结果错过牛市最后一波50%的涨幅。现在我的交易清单上,Pi指标只是其中一项,还要看链上数据、机构持仓、甚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最近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每次比特币ETF资金大幅流入,Pi指标的反应就会滞后。这说明市场结构真的在变化,就像小时候的爆竹一点就炸,现在的烟花得烧半天才会绽放。所以我的建议是:相信指标但不迷信,保持警惕也要保持灵活。毕竟在这个市场,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

Tags:

相关文章

  • 当比特币站上11万大关,市场正在酝酿一场风暴

    见解

    说实话,最近的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昨天还在预测市场会继续震荡洗盘,今天就发现我们正处于过去48小时的低点区域。这种感觉就像在坐过山车,平台币和SOL成了最近市场的宠儿,交易者们都在这两个标的上疯狂操作。今晚PCE数据来袭,市场屏息以待今天晚上将公布核心PCE数据,市场预期偏利空,但有个有趣的细节:环比数据似乎暗示着9月17日凌晨2点的利率决议可能会降息。现在圈子里都在传9月降息的消息,这不禁让我... ...

    见解

    阅读更多
  • 迪士尼携手Dapper Labs打造数字徽章收藏新纪元

    见解

    重磅消息!那个曾经打造了NBA Top Shot和加密猫(CryptoKitties)的Web3游戏工作室Dapper Labs,这次要带着米老鼠和巴斯光年来到区块链世界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NFT市场的观察者,我不得不感叹这次合作真是太有看头了。迪士尼Pinnacle:收藏界的新宠儿想象一下,把迪士尼乐园里那些让全球粉丝疯狂的徽章收集文化搬到区块链上会是什么样子?Dapper Labs最新宣布的迪... ...

    见解

    阅读更多
  • Grok代币泡沫破灭:一场170万美元的救市闹剧

    见解

    加密货币市场再次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那个蹭上马斯克AI项目热度的Grok代币,在被曝出黑历史后,价格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直线坠落。真相大白后的市场恐慌知名区块链侦探ZachXBT在11月13日的一则推文中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他提供的证据显示,这个打着"马斯克概念"旗号的Grok代币,其社交媒体账号居然是回收利用的"二手货"——其中包括一个名叫ANDY的烂尾meme币项目。要知道,ANDY... ...

    见解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