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场华藏着当R多少背后集资丽的遇上一游戏非法数字
最近在Web3圈子里,RWA(现实资产代币化)这个概念简直火得不行。看着那些把房地产、债权、股权等资产搬上区块链的项目,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也不禁要感叹:这到底是金融创新的未来,还是又一个披着技术外衣的资金陷阱? 记得2017年那会儿,我参加过一个区块链研讨会,当时央行刚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如今6年过去了,类似的戏码又在RWA这个新概念下重演。有趣的是,虽然香港在2025年就要推出RWA的监管框架,但在内地,我们依然保持着审慎的态度。 非法集资这事儿,我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是"无照经营",第二是"广而告之",第三是"稳赚不赔",第四是"殃及池鱼"。而真正的RWA项目,应该是资产数字化后的风险定价游戏,跟非法集资那种"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根本不是一个路子。 最近有个做房地产RWA的朋友来找我咨询,我就给他支了几招: 首先,千万别像发传单似的到处拉人投资。要设置门槛,像私募基金那样,只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开放。其次,别学那些P2P平台天天喊"保本保息",投资人又不傻,现在谁还信这个?最后,资金用途必须明明白白,就像公司发债搞基建那样,每一分钱都要能说明去向。 去年有个投资者跟我诉苦,说投了个号称年化30%的RWA项目,结果血本无归。我告诉他,这种教训其实可以避免: 首先,要像查户口似的把项目资产查个底朝天。房产证、股权证明这些都得看原件,不是拍几张照片就能糊弄过去的。其次,牌照资质这些"身份证"一定要查清楚,就像你买基金要看公募牌照一个道理。最后,对那些"拉人头"返利、限制提现的项目,赶紧跑,头都别回。 说实话,每次看到那些天花乱坠的RWA项目宣传,我都忍不住想起2008年的次贷危机。当时不也是把一堆垃圾资产包装得光鲜亮丽吗?技术可以创新,但金融的本质规律永远不会变。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金融泡沫的老兵,我想说:RWA确实是个有趣的方向,但现在的市场就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是难免的。在这个监管还在摸索、成功案例寥寥的阶段,与其盲目跟风,不如静观其变。 记住,在金融市场上,最贵的学费往往来自于那些听起来太美好的故事。当有人跟你说"这次不一样"的时候,往往就是最该警惕的时候。一、RWA与非法集资:看似相似却天差地别
二、项目方如何避免踩雷?
三、投资人怎么守住钱袋子?
四、写在最后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以太坊7月大爆发:企业疯狂囤币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 流动性质押市场:Lido王座受挑战,新玩家如何突围?
- 深夜交易实况:2100点空单的神来之笔
- 2023年11月13日:加密货币市场晨间观察
- 破产FTX惊现豪宅帝国:巴哈马38套房产背后的奢华崩塌
- Travel Rule:加密货币世界的实名制革命
- 应用链:区块链世界的私人定制方案
- 交易手记:精准研判带来的丰厚回报
- 数字资产投资的新赛道:为什么DAT正在改写加密投资逻辑
- 比特币高位震荡,如何把握回调机会?
- 当AI遇上加密货币:一场技术革命的深度碰撞
- 虚拟货币交易中的法律风险:警惕这三种坑人套路
- 加密货币市场惊心动魄:暴跌背后藏着哪些机会?
- 比特币ETF这场马拉松,终于要撞线了?
- 加密寒冬里的生存智慧:头部机构如何穿越周期迷雾
- 当比特币遇见艺术:Unigraphs如何用聪创造NFT新玩法
- Vanilla Drainer:暗网新贵如何在三周内卷走半个亿
- 数字资产安全新纪元:从一场AMA看MPC技术的未来
- 比特币生态正在改写牛市游戏规则:为什么铭文能异军突起?
- 应用链:区块链世界的私人定制方案
- 搜索
-